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赛终点发生两起爆炸,造成3人死亡,183人受伤。其中一名受害者,是波士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吕令子。後「911」时代美国苦心铸造的反恐围墙,被撕开了一道缺口。
与「911」不同,这次袭击的制造者来自墙内。他们是Tsarnaev兄弟,在美国居住长达十年,弟弟拥有国籍,在麻州大学达特茅斯分校读海洋生物学,哥哥持有绿卡,娶了一个来自罗德岛的美国妻子。
袭击发生後,弟弟的头像登上了《滚石》杂志封面。那张照片中的他,像极了年轻的Bob Dylan,或是某位青涩的摇滚偶像,而不是一个19岁就想毁灭美国的恐怖分子。
3年後,波士顿人丶导演彼得博格将其搬上银幕,影片名为《Patriots Day》。Patriots Day,是波士顿所在麻省的节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的打响,也是那场马拉松赛举办的日子。
恐袭电影的技术范本
《恐袭波士顿马拉松》的主角,是Mark Wahlberg饰演的叛逆警长Tommy Saunders。
袭击发生前,Tommy正因违纪而遭到停职,满身正义感却夹杂戾气,堪称好莱坞电影中孤胆英雄的典型人设。然而
实在是比较无语,剧情只能说很水。比如FBI的头头连基本的问询目击者都不知道,恐怖袭击要叫国民警卫队?副警长的家人朋友像记者一样问是基地组织吗zz不问他怎么样,破案时就看到一个向别处看了的就断案了实在无语,之后警长瞪大着眼睛就说出一堆店名神奇找到嫌疑人。最重要的是能炸碎石头的炸弹在人群密集处炸不死几个人。不想再往下看了
影片的最后,那对恩爱有加的夫妻深情有力地拥抱在一起,痛哭着,激动着,漫长的镜头却未能见到彼此分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们经过了漫长的身体和心里的修复期,从新婚夫妇到中年夫妇,当丈夫带着假肢跑过从曾经差点失去生命的地方跑过过来时,意味着曾经的伤痛已经可以接纳,虽然没有了双腿,但我们依然铭记历史,坚强地精彩地活着~最后的马拉松片段,意义悠长。我落泪了~
故事的情节开始有点琐碎,还好有时间作为主干线了解到这个时间段的波士顿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并无异样,学生和警察的暧昧
恐袭波士顿:瑞秋·布罗斯纳安领衔,朴实的剧情,升华的大爱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vc5988.com/yingshi-daquan-365.html